为什么有医保,个账也有钱,挂号却依旧需要你自己掏一部分钱?

2025-4-21

每次去医院挂号,缴费的时候,你心里是不是也嘀咕过:“咦?我的医保个人账户难道没钱了,怎么这几块钱不能直接扣掉,还得让我自己付钱?”

别急 ,这还真不是系统出了bug ,当然也不是你的医保卡没钱了。

今天,咱们就来拆解一下这笔小小的挂号费背后,医保支付的“小秘密” ,让你彻底搞懂。

为什么明明有医保,个账也有钱,挂号却依旧需要你自掏腰包。

 01 挂号费里“门道”多:并非所有费用都能使用医保

首先,我们要明白,我们支付的一笔医疗费用,比如挂号费,并不一定是一个“整体”。

它里面可能包含了不同性质的部分:

医保范围内的费用:

这部分费用是符合医保报销规定的,原则上医保体系可以“管”,可以管的意思是可以医保支付,但不一定能医保报销。

至于为什么这么说,先卖个关子 ,原因后文会说。

范围外费用(需个人自费):

这部分费用是医保目录明确规定不予报销的 ,必须由个人完全承担。

比如挂号费中可能包含的病历本工本费、某些特定诊疗项目的附加费等(具体各地政策不同),其中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医保报销,而剩余部分则需自费。

只要你的挂号费里包含了“个人自费”的部分,那么这部分钱,无论如何都需要你自己掏腰包支付 ,因为不属于医保支付范围。即便是医保个人账户有足额的钱,也不能用来支付这块的。

医保.jpg

02 你的“医保钱包”——个人账户是干啥的?

接下来我们聊聊医保卡里的“个人账户”。

首先 ,个人账户这个概念,只有职工医保才有,居民医保是没有这个东西的。

医保个人账户为什么有钱? 

简单来说,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,最新医保改革后,我们自己按月缴纳的部分医保费,存入到里面的。这里面的钱,不是谁给你的,而是你自己一分一分缴纳的。所以,这笔钱确实归我们个人所有,可以累积、结转使用。

但请注意 ,它的主要用途是支付医保范围内的、按规定需要由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。

“按规定需要由个人承担的”,那什么情况下,会出现属于医保范围内,但是还要个人承担呢? 

这里面就有个关键概念要登场了——起付线。

03 为什么门诊不能报销?“起付线”是道坎!

“起付线”,听着有点专业,其实可以理解为医保报销的“门槛费”或者“起步价”。

设计起付线的初衷很简单,为了避免过度就医,毕竟要是每笔都报销,那可能有不少人天天往医院跑。

国家规定,在一个自然年度内(通常是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),你看门诊、急诊产生的、属于医保范围内的费用,需要先自己承担一部分,累计达到这个“起付线”标准后,超出部分医保的统筹基金(也就是那个“大池子”里的钱)才开始按比例给你报销。这个起付线标准各地不同。

这跟我们挂号自费多少有什么关系呢?

比如,某地25元挂号费里有19元属于“医保范围内”,这种情况下,如果你本年度看门诊累计的“医保范围内”费用还没有达到500元的起付线(假定),那么这19元,虽然属于医保范围,但统筹基金暂时还不会给你报销。

那这19元谁来付? 

这时候,你的医保个人账户就闪亮登场了!

系统会自动检测到这19元属于医保内、但未达起付线的费用,然后优先尝试从你的医保个人账户余额里扣除。

如果你的个人账户余额 ≥ 19元: 

恭喜你!这19元会直接从你的个人账户里扣掉,你不需要再额外掏现金/刷微信/支付宝。

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你刷医保卡好像“没花钱”,其实是个人账户在默默付出。

如果你的个人账户余额 < 19元: 

个人账户有多少扣多少,不够的部分,就需要你用其他方式(现金/微信/支付宝)补齐了。

如果你是居民医保:

没有个人账户,那么这笔钱就需要你掏现金/刷微信/支付宝了,同时系统里面会默默记录,你今年累计付了多少属于医保支付,是否到达起付线,超过了就比例报销,然后微信/支付宝/现金付剩余的钱吧。

社保 (10).jpg

04 所以,挂号时到底发生了什么?

现在我们把整个流程串起来,解释你挂号时的经历:

你去窗口挂号,递上医保卡 :

系统先识别费用构成:

比如总共25元 = 6元(个人自费)+ 19元(医保范围内)。

处理个人自费部分:

系统判定这6元医保不报 ,必须自掏腰包,所以收费时会告诉你:“还需要支付6元”。

处理医保范围内部分 (19元):

如果尚未到达起付线(假定是500元/年),系统会尝试从你的个人账户扣这19元。

个人账户有钱直接扣 ,钱不够则微信/支付宝/现金补。

如果今年门诊已经累计医保扣费花了500块了 (到达门诊起付线),那就进入报销流程了!

假设报销比例是70%,那么19元 * 70% = 13.3元由统筹基金支付,剩下的19元 * 30% = 5.7元需要个人承担。

这5.7元会优先尝试从你个人账户扣除,不够再自付。

实际就医成本瞬间少了13.3元。

至于医保无法报销的6元 (个人自费):

则只能现金/微信/支付宝付款了 。

结论很清晰了 :

挂号时需要你自付一部分钱,通常是以下三种情况的组合:

情况1:

必然存在的“个人自费”项目。(比如那6块钱)

情况2:

未达到起付线的“医保范围内”费用,优先由个人账户支付。(比如那19块钱,虽然没让你掏现金,但动了你账户的钱,感觉上也是“自己出了”)

情况3:

已达到起付线的“医保范围内”费用,报销后剩余部分优先由个人账户支付。(比如那5.7元)

医保 (6).jpg

05 那医保还有用吗?当然有!别因小失大!

看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想:

“搞这么复杂,这医保好像也没省多少嘛?”

千万别这么想!

我们上面讨论的主要是门诊小额费用的情况。

医保真正的价值在于: 

应对大病风险:

当你年度门诊花费超过起付线后,医保就开始按比例报销了,能大大减轻你的负担。住院报销更是如此,虽然也有起付线,但最高支付限额很高,是应对重大疾病住院开销的坚实后盾。

基础保障性强:

医保覆盖广,几乎人人可参保。

保证续保:

只要你符合条件,就可以一直参保续保,不怕因为生病而被拒之门外。

可带病投保:

没有健康告知,即使已经生病也可以参保,对于既往症也接纳。

终身保障:

缴满规定年限,职工退休后可以终身享受医保待遇。

医保的这些优点,是商业保险很难完全替代的。作为一个基础的保障,门槛低,覆盖广,我国的医保已经做得真的很好了,毕竟全民性质的东西,你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。

二维码.jpg

关联文章